822新窑(1 / 2)
而另一部分人,主要是由年长的赞赞贵族组成,他们言辞激昂地爱国陈词:
“这些窑炉理应雇佣阿哈德尼亚人。这些窑炉是属于我们的。我们怎么能让提比亚斯人知晓我们的秘密呢?”
不难听出,歧视的观念在他们的言论中已然根深蒂固。
但亚历山大最终以经济因素作为主要理由,成功地平息了这些反对的声音。
他登上高高的讲台,参议院大厦那独特的圆顶形状,仿佛将他的声音进一步放大,使之更加洪亮有力:
“各位大人,相比其他地区,赞赞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今已经相当之高了。就在昨天,我亲自走遍了整个城市,发现街道上很多人都穿着崭新的衣服,成群结队地在市场上购买鱼肉。
这无疑是一件好事,说明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让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。”
“但与此同时,我也留意到,市场上很多商品的价格,比我离开之前高出了许多。我知道,你们当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这只是商家在故意囤货。所以,我特意询问了不同的店主,想弄清楚其中的缘由。”
“他们都告诉了我同一件事——大家都在要求涨工资。码头工人希望能多挣点钱来卸货,驾车的想要多拿些报酬来拉货,商店售货员也因为多干活而期望更高的薪资。甚至就连建造商店所需的木材,以及木匠的工钱等成本,都上涨了。”
“这一切的根源,都是因为我们这里人力短缺。工人们深知自已有议价的能力,所以开价越来越高,而店主们由于别无选择,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些高要求。”
“然后,这些工人赚了更多的钱之后,就开始相互竞价,抢购肉、酒、鱼、衣服、珠宝等有限的商品。
店主们则利用这种竞价的局面,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。如此循环往复,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我们必须在它彻底失控之前,找到有效的办法加以阻止。我们必须找到一种途径,既能增加人力和必需物资的供应,同时又能防止需求进一步过度增长。”
“因此,在当前的情况下,在这里启动如此劳动密集型的新项目,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”
许多贵族对亚历山大的演讲,心中都憋着一肚子话。
就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而言,实际上这种短缺只是局部现象,仅仅局限在赞赞市及其周边地区。贵族们在自已的封地上,其实拥有相当大的自由权力。
要是他们乐意,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鼓励一些农民迁移到赞赞,以此来缓解当地的劳动力压力。
至于工资上涨以及生活成本上升的问题,在贵族们看来,解决起来似乎也并非难事——只要想办法解决就行!实际上,这事儿他们平日里就最爱干了!
要是食品或者杂货的价格涨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高度,他们就会仗着权势,强迫供应商按照预先确定好的价格出售商品。
要是有谁敢违抗,那下场可不会太好,脑袋很可能就会被一根粗大的棍子砸开。这种解决方式看似简单直接,操作起来也容易,可效果却着实不怎么样。
贵族们之所以会这么想,归根结底,是因为他们并不完全明白定价背后的原理。由于普遍缺乏经济方面的知识,他们单纯地认为,价格上涨仅仅是因为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,贪婪地提高了售价。
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甚至坚信,许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商人故意囤积物品,以此哄抬物价。
正因如此,他们当中不少人对小贩、商人和贸易商充满了敌意,不仅对这些人征收重税,还对他们能买什么、不能买什么以及购买的价格都进行严格限制。
然而,尽管贵族们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,在自已的封地里也自行其是,但即便是那些态度最为强硬的贵族,也没有谁敢公然反对亚历山大。
他们心里清楚,亚历山大对这种价格控制手段是多么地反感。帕夏此前已经多次明确表达过自已的不情愿,他始终坚持认为,价格应当由供求关系这一自然力量来调控,而绝非通过人为的强制干预手段。
此外,在贵族当中,也有一些人对提比亚斯人的处境心怀同情。
这便给了年轻的王子伯里克利一个据理力争的机会。
他神情严肃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大人,提比亚斯的许多地区至今仍饱受战乱的折磨,贫困与失业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。
农民们好歹还有些农场可以耕种,勉强不至于饿死。但城里的百姓……我听说,他们当中很多人每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饭。”
由于工匠们或是逃亡,或是不幸遇害,许多作坊都已倒闭。还有更多的作坊,因为赞赞运来的廉价产品而被挤出了市场。
“陶工、铁匠和木匠所遭受的打击最为沉重!不过,织工、裁缝、旅店老板和码头工人也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机会。鉴于战败的局势,许多商会都纷纷搬到了赞赞!”
“这让许多男人感到绝望。倘若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,恐怕他们会走上大规模抢劫和沦为盗匪的道路。更糟糕的是,他们很可能会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煽动,卷入一场致命的叛乱之中!”
“我恳请各位领主尽快对此事加以干预。这些水泥窑或许无法解决所有问题,但至少应该能带来一些缓解。”
不得不说,年轻的王子确实有几分智慧。他这一番聪明且有见地的讲话,轻而易举地展现出了他自幼所接受教育的水准。
所以,尽管领主们觉得他的话中有不少地方存在夸大其词的嫌疑,但总体上还是认同他所表达的主旨。
而且从根本上来说,这些窑炉的建设最终属于亚历山大的个人决策权力。
于是,当亚历山大站起身来,全力推动这个项目时,他说道:“王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!提比亚斯的人民,尤其是提比亚的城市,比赞赞更迫切地需要我们的帮助。至少赞赞的人民拥有更多可以发展的产业。”
领主们尽管心中有些不满,但也觉得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,最终一致举手投票,支持在提比亚的三座城市——首都塞萨利以及莉莉比建造窑炉。
这三座城市分别位于提比亚斯的北部、中部和南部,是当地最大的城市,并且都通过滇池河紧密相连,交通十分便捷。
事实上,也正是因为这条滇池河,这些地方才能发展到如今这般规模。
所以,初步计划是利用这条水路,将碎水泥和其他原材料来回运输到赞赞。船只需要沿着数百公里的漫长路线航行,才能抵达港口,然后在那里将物资装载到大型货船上,最终运往赞赞。
之后,一旦粉末经过妥善处理,整个运输过程便可以反向进行,为饱受战争摧残地区急需的建设提供所需的水泥粉末。
没错,这确实是一个相当耗费人力和时间的过程,不仅增加了成本,还带来了诸多行政上的麻烦。
但这更多的是一项行政举措,而非单纯从经济角度考量,目的是为了满足亚历山大对于安全方面的顾虑,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。